DOI QR코드

DOI QR Code

有關三焦有形說之硏究

삼초유형설(三焦有形說)에 관(關)한 연구(硏究)

  • 윤창열 (대전대학교 한의과대학 원전학교실)
  • Received : 2011.11.02
  • Accepted : 2011.11.22
  • Published : 2011.11.25

Abstract

本人就三焦有形說进行了硏究, 得出如下之结论. 自"難經"提出三焦有名無形说以来, 其影响颇大, 致使三焦無形說成为韓醫學界的主流. 但是, 若对"難經"之理论根源"內經"所论及的三焦之意义进行一番考察, 则可知三焦是具有一定部位, 經脈, 表裡關係, 生理功能, 病理症以及与之相应的外部組織的, 它与其他五脏六腑相比并无异处, 所以当将三焦看做有形之腑才是. 纵观歷代三焦有形之說, 有宋代陳無擇最早主张三焦有形之说, 提出右腎下脂膜便是三焦, 明代虞摶提出腔子脂膜說, 張介賓提出包羅諸藏大囊說, 但以上见解皆与三焦实体相距甚远. 到了淸代, 唐宗海提出人身內外脂膜說, 葉霖提出腹包膜及藏府郛郭說, 其主张与內經所说的三焦之實體相比, 可以说是相当精确的. 到了民國时代, 張錫純继承了唐宗海之油膜說, 论证了"內經"所说的三焦即是網油, 还对內外網膜說及三焦部位說进行了补充. 由此可见, 三焦有形說萌芽于宋代, 发展于明代, 成熟于淸代, 经民國張錫純之深化期, 终于显现其本来面目. 综合以上诸家之见解, 作者认为狹義之三焦相当于腹膜及由腹膜发出而来包裹腹腔诸脏器的大網膜和小網膜, 廣義之三焦则包括心包和胸膜, 更进一步还包括全身筋膜等人体的所有膜性组织. 如此认识三焦, 不仅与"內經"之有形說相符, 而且还能对上焦宣布精氣, 中焦腐熟水穀及化生氣血津液, 下焦分別淸濁及排泄二便的生理功能进行合理的阐释.

Keywords

References

  1. 裘吉生, 珍本醫書集成(1), 서울, 도서출판 醫聖堂, 1994.
  2. 唐宗海, 唐容川醫學全書, 北京, 中國醫藥出版社, 1999.
  3. 唐宗海, 血證論,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4. 葉霖 難經正義,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1.
  5. 楊扶國, 齊南主編, 中醫藏象與臨床, 北京, 中醫古籍出版社, 2001.
  6. 虞搏, 醫學正傳, 서울, 醫藥社, 1973.
  7. 張介賓, 類經, 서울, 成輔社, 1982.
  8. 張介賓, 類經圖翼, 서울, 成輔社, 1982.
  9. 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冊, 中國, 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10. 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3.
  11. 何時希, 中國歷代醫家傳錄,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1.